贵州安顺市:扎实推进“厕所革命”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

2024-10-23

厕所不仅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设施,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。农村干不干净,厕所是一个考量重点。

近年来,我市把“厕所革命”当作改善群众生活质量、改善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,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注重因地制宜、科学引导,力求应改尽改、愿改尽改,着力解决农村厕所“脏、乱、差”问题,扎实推进“厕所革命”取得实效。

高位谋划筑牢厕改基础

“小厕所,大民生”。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,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状况。“厕所革命”不仅是改善日常生活必备的卫生设施,更是人民群众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。

近年来,我市紧紧围绕农村厕改中的突出问题,全面排查辖区内农村户厕存在的问题,边排查、边整改,远近结合,标本兼治,分类有序推进,切实改善人居环境,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。

污水处理池上的小花园美化环境
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“厕所革命”工作,将“厕所革命”工作纳入安顺市2021年、2023年“十件实事”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高位推进,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,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、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、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市农村“厕所革命”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13家成员单位分工协作,合力推动安顺市农村“厕所革命”工作。

市农业农村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安顺市推进“十四五”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》,分解“十四五”期间农村“厕所革命”工作计划。组织各县(区)召开改厕技术业务培训会,重点强化《农村户厕卫生规范》《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》《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》《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》等技术规程的培训与宣传,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。

2021年至2024年,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6632元,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2136户,农村卫生厕所整村推进252个村,共创建69个宜居乡村示范村,全市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逐年提升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

“首厕过关” 带动“每厕”过关

“首厕过关”是指按照农村改厕统一的质量目标要求,科学确定改厕模式、工程施工总承包方式、工程监理及运维方式,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,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农村改厕模式并实践于第一个厕所,经过验证切实可行后再面上推开的工作机制。

农村改厕看似简单,却也是个技术活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推行“首厕过关制”以来,我市有效破解了统一质量目标与分散施工管理、前期工程建设与后期使用管护等难题,确保改厕标准规范、质量过关。

镇宁募役镇“首厕过关”现场培训会

“‘首厕过关’,让群众眼见为实,调动了家家户户改厕的积极性。”5月11日,镇宁自治县募役镇在画眉孔村召开2024年“首厕过关”暨农村改厕技术现场培训会,培训会实地观摩了募役镇画眉孔村在建的三格式化粪池,通过培训,进一步提高各村干部对改厕工作的认识,加深对改厕技术的掌握和了解,以点带面带动各村“厕所革命”工作推进。

8月28日,西秀区东屯乡在东屯村开展“首厕过关”现场培训。详细讲解了厕所的选址要求、尺寸比例、建设深度以及排气管和过粪管安装设置等内容。

通过本次培训,提高了各村对农村厕所建设的重要性认识,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,科学精准把握改造标准,构建长效管护机制,避免因农村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建设、管护不到位而造成的生态环保问题。

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动“首厕过关”带动“每厕”过关,严格把控好改厕质量关和时间关,确保改好一个,用好一个,科学稳步高质量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厕污共治提升人居环境

在普定县马场镇落龙村,对于“厕所革命”带来的变化,村民袁德其感慨颇深,“以前村子里的厕所都是旱厕,挖个土坑坑,臭味大、地上脏、蚊虫多,每次上厕所都要憋着气。”

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,去年,他家的厕所搬进了家里,既不脏也不臭,这是因为修建了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。

所谓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,采用的是分散式处理方式,能够同时处理厨房、洗衣等生活污水和厕所排污,污水通过管道经过化粪池发酵之后,进入多级碳纤维池处理,再进入生化池后还田还土综合利用,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运维成本。

2022年以来,普定县主推“小型无动力污水处理池”“集中管网铺设”“成品式三格化粪池”的建造模式,探索“以点带面”,逐步在全县铺开,重点解决粪污直排较严重的行政村。

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农艺师平洪顺介绍,截至目前,普定累计完成项目投资总额5700余万元,建成联户式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600套,覆盖2400户,建成粪污集中收集处理管网设施建设覆盖1000户,建成成品三格式化粪池2800套,建成农村公厕150座。

在西秀区,通过按照农户意愿,结合实际确定三种户厕建设方式,对城郊农户,通过管网接入城市管网进行集中处理厕所粪污;对集中居住农户,以“化粪池+人工湿地”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实施农村“厕污共治”;对散居农户,通过新建“水冲式+三格化粪池+就近还田”方式无害化处理粪污并进行资源化利用。

紫云自治县推广使用“集中联户处理”“串户处理”等技术模式,对分散粪污集中收集处理,增加农户覆盖面,减少化粪池修建个数,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选址难的问题,解决农户粪污处理难的问题。

“小家”的如厕环境得到改善,“大家”的人居环境也随之提升,“厕所革命”为乡村增添颜值,如厕从“将就”变“讲究”,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来源: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

记者:李伟陈婷婷     实习记者:郝媛



分享